國家/地方政府基本資料
首都 | 吉特加 (Gitega) |
---|
面積 | 27,830平方公里 |
---|
地理位置 | 位於東部非洲的小型內陸國家,其北、東、西面分別為盧安達、坦尚尼亞與剛果民主共和國所包圍,其中與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邊界有超過一半是座落在著名的坦干伊喀湖(Lake Tanganyika)湖面上 |
---|
人口 | 13,365,000⼈(2023) |
---|
種族 | 主要為胡圖族(Hutu)人,約佔85%,其餘為圖西族(Tutsi)、特瓦族(Twa)等種族。 |
---|
宗教 | 基督教及東正教(86%)及傳統信仰、伊斯蘭教等宗教。 |
---|
語言 | 基隆迪語(官方語言),法語(官方語言),英語(官方語言),少部分人民使用斯瓦希里語。 |
---|
幣制 | 蒲隆地法郎(BIF) |
---|
政治制度 | 總統、共和制 |
---|
歷史概況 | 17世紀以前,圖西族曾在此建立封建王國。1890年成為德國所屬東非之領土,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國際聯盟委託比利時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聯合國將其置於託管制度下,仍由比國管理。1961年獲得自治,1962年7月1日蒲隆地獨立為君主立憲國家。1966年11月發生政變,王室遭推翻,改制共和。1976年巴嘉薩中校(Jean-Baptiste Bagaza)政變成功,「第二共和」成立。1987年9月卜幼亞少校(Pierre Buyoya)發動政變推翻巴嘉薩,成立「第三共和」。1992年實行多黨制。1993年6月舉行總統及國會選舉,胡圖族最大黨民主陣線主席Melchior Ndadaye當選總統,惟10月發生軍事政變,Ndadaye被害身亡,蒲隆地隨後陷入長期動盪,迄至2005年6月始順利舉行總統、國會及地方選舉,由時任反對黨民主保衛陣線(FDD)主席顧龍希尚(Pierre Nkurunziza)當選總統。2015年顧龍希尚企圖違憲尋求三連任引起全國大規模示威暴動及流產政變。2020年顧龍希尚在國際社會壓力等因素下宣布退出政壇,其接班人思達伊希米(Evariste Ndayishimiye)於2020年5月大選勝選繼任總統,執政至今。 |
---|
政治概況 | 顧龍希尚總統於2010年6月總統大選以唯一候選人之姿連任,2015年因違憲第三次參選,於4月底引發不滿民眾在首都示威並爆發衝突,5月間幾名軍官試圖政變失敗,至7月25日在爭議中第三度連任總統,引發反對黨激烈抗爭,國家瀕臨內戰邊緣。非洲聯盟(AU)於12月18日首度動用出兵權,派遣5,000名維和軍警赴蒲保護平民,並協助各方勢力對話,聯合國安理會亦於2016年4月初決議在蒲國派駐警力協助和緩暴力衝突。蒲國動亂迄6月底已造成超過500人死亡,27萬人民逃亡出境。政府違反人權的行為持續發生。蒲國政府2018年5月舉行修憲公投,通過新憲法,將總統任期自5年改為7年,並可連選連任一次,多方反對聲浪又起。2020年顧龍希尚總統在國際社會壓力等因素下宣布退出政壇,其接班人思達伊希米(Evariste Ndayishimiye)於2020年5月大選勝選繼任總統,持續面臨人權紀錄不彰問題。 |
---|
經濟概況 | 蒲國經濟以農業為主,惟自1990年代以來蒲國內戰頻仍,1996年7月政變後曾遭受長達30個月經濟制裁,復以難民及氣候問題,經濟形勢極其惡劣,2000年政府與各政治勢力達成共識後,國際援助逐步恢復,經濟稍有好轉,惟2015年以來,因國內局勢緊張,外援大幅減少,經濟狀況急遽惡化,2023年經濟成長率2.7%。 |
---|
社會概況 | 蒲國長期處於內戰衝突,人民多生活在貧窮之中,根據聯合國開發計畫署所公布的全球189個國家人類發展指數(HDI)排行中,2022年蒲隆地名列第187名。蒲隆地現在有70萬人缺少食物,相當於該國人口的36%,而蒲隆地人口的80%處於貧困線以下。 |
---|
主要媒體 | Le Renouveau官方報、Arc-en-ciel民營法文週報、Iwacu民營英法文週報、蒲隆地國家廣播電視台 (RTNB)、國家廣播電台(法、英、Swahili及Kirundi四語)、SOS Medias網路報(法、英、Kirundi三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