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全球資訊網

:::

駐館位置及聯絡資訊

  • 地區:亞西地區
  • 國家:以色列(Israel)

旅外國人急難救助服務專線 : 0800-085-095

國家/地方政府基本資料
首都耶路撒冷(以色列於1950年宣佈首都為耶路撒冷,惟未獲國際普遍承認,耶城地位具高度爭議性,多數國家包括我國在內均將大使館/代表處設立於台拉維夫)
面積20,770平方公里(不含巴勒斯坦地區)
地理位置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北角,北接黎巴嫩,東北與敘利亞為鄰,東與約旦接壤,南及西南連接西奈半島,西瀕地中海。
人口10,027,000人(依據以色列中央統計局截至2024年12月資料)
種族猶太人、阿拉伯人、德魯士族等。
宗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
語言官方語言為希伯來文;俄文、英文及阿拉伯文可通行。
幣制以幣 New Israeli Shekel
政治制度以色列政府體系採內閣制並為單一國會,共有120席,依法每四年改選。總理為國家行政首長,由總統授權於國會大選後最有可能籌組新政府之政黨(一般為擁有最多席次政黨)組閣,一般由該黨主席出任閣揆,或經政黨協商決定閣揆人選。總統則為虛位元首,任期七年,由國會議員經秘密投票方式選出;總統職權包括代表國家主持重要慶典、出席國際活動、進行國是訪問,以及任命籌組政府內閣人選。
歷史概況西元前1,000年左右,猶太人在當時名為以色列(原名為迦南地)之地建立王國,嗣後分為北方以色列國,南方猶太國。其後該地歷經亞述、巴比倫、波斯、希臘、羅馬、拜占庭及鄂圖曼土耳其等帝國的統治。西元後132至135年間,猶太人反抗羅馬統治,受到殘酷鎮壓,死傷慘重,倖存者大多逃往他處,從此猶太人失去祖國,開始過著顛沛流離之苦難生活。19世紀末葉,流亡世界各地之猶太人醞釀復國,1897年在猶太人赫佐(Herzl)之倡導下,在瑞士巴塞爾(Basel)召開第一次猶太復國運動大會,成立世界猶太復國組織。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巴勒斯坦地區經國際聯盟決議委由英國統治,英國協助世界各地猶太人大量遷入巴勒斯坦,激起當地阿拉伯人之強烈反對,因此猶太人與阿拉伯人間一再發生衝突,英國無力維持治理,乃於1947年4月將巴勒斯坦問題提交聯合國處理。同年11月29日聯合國通過決議案,實施巴勒斯坦分治,由原居該地之阿拉伯人及猶太人分別成立國家,將耶路撒冷劃由聯合國委派總督管理。以色列接受此分割統治計畫,但阿拉伯國家力表反對。1948年5月14日英國宣布巴勒斯坦委任統治終止,同日以色列發表獨立宣言,宣布成立以色列國,埃及、約旦、敘利亞、黎巴嫩及伊拉克等5個阿拉伯國家聯合出兵進攻以色列,此即第一次以阿戰爭;嗣經聯合國調處,以色列於1949年2月24日分別與埃及、黎巴嫩、約旦、敘利亞簽訂停戰協定。惟以、阿敵對情勢從未消減,雙方先後經歷1956年10月蘇伊士運河戰爭、1967年6月六日戰爭、1973年10月贖罪日戰爭、1982年6月第一次以黎衝突、2006年6月第二次以黎衝突、2008年12月第一次加薩衝突、2014年6月第二次加薩衝突等大小戰爭及刻正交戰之2023年10月以哈戰爭。以色列之建國經過,實不啻一部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鬥爭史。以色列自1948年建國以來,由於位居戰略要衝;受以阿衝突、冷戰期間美蘇在中東地區角力衝擊;另耶路撒冷係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三大宗教聖地之所在,故始終是國際問題之焦點。
政治概況以色列國會多黨林立,自1948年建國以來,未有任何單一政黨在選舉中取得過半席次,必須籌組聯合政府。聯合政府在不同政治理念的政黨組合下,常呈現不穩定狀態,致頻頻提前大選。
經濟概況以色列已發展為高度開發國家,2024年平均國民所得GDP達53,000美元。主要產業包括了高科技製品、金屬製品、電子和生物醫療儀器、農產品、食品加工、化工、醫藥、運輸器具等。以色列是世界鑽石切割和拋光及交易中心之一。以色列在軟體、電訊和半導體產業上也很先進,尤其是科技產業創業風潮盛行,被譽為創新王國及第二個矽谷,許多外國企業都收購或投資以色列企業。
社會概況由於長久以來以阿及以巴(巴勒斯坦)衝突、加上全民皆兵制度等衝突因素,民風普遍強悍。以色列移民來自世界各地之回歸猶太人,因此社會呈現多元化,其中來自前蘇聯、東歐國家、北非及中東地區之人數居多,來自歐美之移民人數雖少,但卻居主導地位,其經濟勢力亦然;另旅居美國之六百萬猶裔人士,在財經、科技及政治上對美國政府有重大影響力。在高科技及精密武器研發上,以國與歐美先進國家並駕齊驅,若干科技、武器製造甚至居領先地位,並與歐美等國簽有自由貿易協定。
主要媒體以色列主要日報:
1.最新消息報(Yediot Aharonot)成立於1939年,根據以色列外交部統計發行量最大-佔希伯來語報紙讀者總數的三分之二。它是Moses家庭媒體集團的主要組成部分,該集團還擁有一家出版社,生產雜誌和當地報紙。依以色列民主研究中心統計,該報國際電子報YNet為最受歡迎的網路新聞媒體。
2.今日以色列報(Israel Hayom):由Sheldon Adelson家族於2007年成立的免費日報,該報立場偏保守右派,因該報係免費派送,可觸及以國約三成讀報人口。
3.耶路撒冷郵報:以色列歷史最久的英文報紙,成立於1932年,為發行量最大的英文報紙,讀者群為以色列海內外政經菁英。
4.國土報(Ha'aretz)成立於1919年,為以色列左派媒體,並以紮實,高水平的報導而著稱。它由Shocken媒體集團所有,後者還擁有一家出版社和許多當地報紙。
5.晚禱報(Ma'ariv)成立於1948年,多年來發行量最大,但後來卻被其競爭對手Yediot Aharonot蠶食。它由Nimrodi家族所有,該家族還擁有一家出版公司和音樂公司,雜誌以及當地報紙。
6.環球報(Globes)是財經日報,成立於1983年,是以色列日報中最晚成立的,在商業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以色列主要電視與電台:
1.以色列廣播集團(Israel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負責以色列公營電視頻道及廣播電台,前者者要頻道為KAN11,播放新聞及文化節目,後者有音樂、文化、新聞等數個電台頻道。
2.以色列Keshet媒體集團經營的Keshet 12頻道(Channel 12)、Now 14(Channel 14)頻道、Reshet媒體集團經營的13頻道(Channel 13)及Kan 11公共電視頻道是以色列觀眾人數最多的電視頻道。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