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館位置及聯絡資訊
- 地區:非洲地區
- 國家:蘇丹(Sudan)
旅外國人急難救助服務專線 : 0800-085-095
首都 | 喀土穆 |
---|---|
面積 | 約186萬平方公里 |
地理位置 | 位處東北非,東瀕紅海,與埃及、利比亞、查德、中非、衣索比亞、厄利垂亞、南蘇丹為鄰。 |
人口 | 約4,920萬人(2023年預估) |
種族 | 阿拉伯人佔最多數,達70%。 |
宗教 | 伊斯蘭教遜尼派、基督教、傳統信仰。 |
語言 | 英語及阿拉伯語。 |
幣制 | 蘇丹鎊(Pound,貨幣編號:SDG) |
政治制度 | 總統制。總統由民選產生,任期5年。 |
歷史概況 | 1.1898年英埃聯軍戰勝蘇丹,1899年英埃在開羅簽署《英埃共管蘇丹協定》共管蘇丹,但蘇丹實際上受到英國殖民管轄。1922年埃及獨立,1936年英埃簽訂20年《英埃同盟條約》,重申恢復1899年《英埃共管蘇丹協定》。 2. 二次大戰結束後,埃及宣布廢除英埃同盟條約,要求英國交還蘇伊士運河,並由埃及國王兼任蘇丹國王,後幾經折衝,英埃兩國同意蘇丹人民自決,1955年12月19日蘇丹國會決議建立蘇丹共和國,英埃兩國同時予以承認,1956年1月1日蘇丹正式獨立。 3.1989年6月30日巴希爾(Omar Hassan Ahmed al-Bashir)將軍發動政變,推翻民選總統馬赫迪(Sadiq al-Mahdi),並成立15人組成之革命指揮委員會(RCC)治理國事。1993年10月該委員會解散,巴希爾改任總統1並連任至2019年4月。 4.南、北蘇丹因種族、宗教相異及經濟、政治利益之衝突,陷入長期內戰,在聯合國調解下,南、北蘇丹於2005年1月簽訂《全面和平協定》,確認南蘇丹人民擁有自治權,南蘇丹嗣於2011年1月9日至15日舉行獨立公投,高達98%民眾要求獨立。蘇丹政府於2011年7月9日正式承認南蘇丹共和國。 5.蘇丹國防部長奧夫(Mohamed Ahmed ibn Auf)於2019年4月11日發動政變,推翻巴希爾總統,另組「過渡軍事委員會」(Transitional Military Council, TMC),由軍方執政。 6.2019年8月軍方與文職官員簽署權力分享協議,成立「主權委員會」(Sovereignty Council)共同執政。 7.2021年10月25日蘇丹軍事強人布爾汗(Abdel Fattah Al-Burhan)將軍發動軍事政變,軟禁包含總理哈姆杜克(Abdalla Hamdok)在內之內閣成員、解散政府,宣布「全國緊急狀態」,續於同年11月11日成立「過渡主權委員會」,哈姆杜克總理於2022年1月2日請辭,軍方獨攬大權。 8.2023年4月15日蘇丹爆發瀕臨內戰的動亂,交火雙方都是蘇丹軍閥,代表政府軍的總司令布爾汗將軍是蘇丹實質國家元首,另一方為武裝準軍事團體「快速支援部隊」(RSF)指揮官達加洛(Mohamed Hamdan Daglo),亦為布爾汗副手。因達加洛不滿布爾汗計劃打散快速支援部隊編制並納編於政府軍,於是爆發武裝衝突。 |
政治概況 | 全國劃分為18個州(States),部族眾多達597個,方言有400餘種。2019年8月「軍事委員會」與平民反對派聯盟簽署權力分享協議,由6名平民及5名軍官共同組成「主權委員會(Sovereign Council)」,每3年輪換主席一次,直到選舉產生國家元首為止。 |
經濟概況 | 蘇丹經濟以農牧為基礎,國內最重要農業區為白、藍尼羅河相夾之「半島」(Gezira)區以迄喀土穆。全國半數以上人口及80%耕地,均在本區。牧業以南部放牧牛群為主。蘇丹人自阿拉伯膠灌木上收集阿拉伯膠,每年經由蘇丹港出口,佔全球阿拉伯膠產量四分之三。紅海沿岸有小量金礦、錳砂及鐵砂生產,西部馬拉山區則出產銅礦。 蘇丹現代工業包含棉紡織、麵粉、製糖、菸草、鞣革、屠宰、榨油以及其他日用品工廠,主要是本國農牧產品加工業及民生用品工業,重工業建設較少。 |
社會概況 | 蘇丹是非洲自然景觀最豐富之國家,其境內有山脈、沙漠、沼澤及雨林。2006年下半年起,國際維和部隊積極進駐蘇丹以穩定當地政情,但當局已要求維和部隊於2020年6月前撤軍。 |
主要媒體 | Al-Ra'y al-Amm 報、Al-Ayam 日報、Khartoum Monitor民營日報、Al-Khartoum民營日報、國營蘇丹國家電視公司(SNBC)、蘇丹國家廣播台Sudan National Radio Corpor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