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全球資訊網

:::

簽證及入境須知

  • 地區:歐洲地區
  • 國家:立陶宛(Lithuania)

旅外國人急難救助服務專線 : 0800-085-095

國家/地方政府基本資料
首都維爾紐斯
面積65,286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立陶宛位於北緯53.9度至56.3度,東經21度至26.8度。西濱波羅的海,北鄰拉脫維亞,東為白俄羅斯,南接波蘭,西南則與俄羅斯之卡列寧格勒接壤,西與瑞典隔海相望。
人口約279萬
種族.
宗教羅馬天主教為主,亦有東正教等少數宗教。
語言立陶宛語
幣制2015年1月起採用歐元
政治制度民主共和體制/議會內閣制。
歷史概況1009年史書首次提及立陶宛,1240年成立統一的立陶宛大公國。1385年後立陶宛曾與波蘭聯合為邦聯,維陶塔斯大公執政期間(1392-1430年)是鼎盛時期,領土涵蓋波蘭、白俄羅斯、烏克蘭西部等。1795年後立陶宛逐步被沙俄吞併,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又被德國佔領,直到1918年2月16日宣佈獨立建立共和國。1939年8月,蘇聯和德國簽訂秘密條約,被劃入蘇聯勢力範圍,次年初被蘇聯佔領。1941年蘇德戰爭開始後,立刻被德國佔領。1944年蘇聯軍隊進入立陶宛,成立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並加入蘇聯。1990年3月11日通過獨立宣言,1991年9月6日,蘇聯承認立陶宛獨立。
政治概況立陶宛自1990年脫離前蘇聯鐵幕重獲獨立以來,已形成多黨政治及聯合政府執政之常態,政局尚稱穩定。 立國重要政治情勢發展如下: 2004年3月,加入歐盟北約組織(NATO),同年5月加入歐盟(EU);2019年5月舉行總統大選,由Gitanas Nausėda當選。
國會採一院制,稱為Seimas,國會選舉採區域候選人與政黨提名兩票制,141席國會議員中71席由單一席次選區直接選出,另70席由政黨得票比例產生。國會議員任期4年,國會選舉通常於10月之第二個星期日舉行。 2020年10月25日國會選舉結果由「祖國聯盟-基督教民主黨」(Homeland Union – Lithuanian Christian Democrats)獲勝,於議會中拿下50個席次;翌(26)日該黨領袖Ingrida Šimonytė與「自由黨」(Freedom Party)及「立陶宛共和國自由運動黨」(Liberals Movement of the Republic of Lithuania)組成過半數新執政聯盟。
經濟概況一、 總體經濟現況與展望:
立陶宛瀕臨波羅的海、連接北歐、西歐、俄羅斯等國家,係歐洲地區重要交通樞紐,境內有完善的公路與鐵路網,與泛歐交通網絡連結。立國東岸北端有波羅的海最大不凍港克萊佩達(Klaipėda),境內有4個國際機場(Vilnius、Kaunus、Šiauliai、Palanga)等,具市場幅射能量。
立陶宛係波羅的海三國中最大經濟體,2021年GDP約達554億歐元,全國人口約280萬人,是歐盟、歐元區、世界貿易組織(WTO)及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成員,在社會及經濟發展程度已屬先進國家之列。1990年代,立陶宛自中央計畫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實施多項自由化改革,尤與其他波羅的海國家共同加入歐盟後經濟高速成長,有「波羅的海之虎」(Baltic Tiger)美名。
立陶宛具優越經商環境,在世界銀行經商便利度指數排名第 11 位1,在加拿大Fraser Institute衡量165 個國家之世界經濟自由度中排名第 82,開辦新事業平均僅須1至3日,其企業設立程序在中東歐國家(CEE)中排名第33。另立陶宛社會治安良好、政府清廉,對外國投資願意提供支持,均係立國受外資青睞重要因素。
立陶宛勞動力素質高、資通訊技術能力優越。根據歐盟統計資料顯示,立陶宛25-34歲人口中有56%受過高等教育,女性科學家與工程師比例高達52%,且根據2021年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世界競爭力年報,立國數位技能排名全球第5。立陶宛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持續吸引投資,尤在全球金融科技指數排名前 10 位,係歐盟國家在金融科技方面最具吸引力國家之一。
根據OECD最新經濟預測4指出,立陶宛經濟已自新冠疫情快速反彈,預計 2021年GDP成長將超過 5%,2022 年及2023年平均將成長近 3.7%。立陶宛失業率將逐漸下降至疫情前水準,高油價則將對通貨膨脹造成潛在壓力。整體而言,工資成長、潛在市場需求,及歐盟資金的持續流入,將為推升立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
立陶宛財政政策將以更具針對性方式持續支持復甦,以確保有效性及重建財政緩衝。立陶宛須增進社會福利保護最弱勢群體,並透過更具回應性的教育系統及有效培訓計畫強化數位技能,此有助該國於復甦期提升生產力。另區域間的數位基礎建設落差亦將改善。
二、 主要產業概況
(一) 電射科技:
雷射係立陶宛關鍵產業,每年約成長 15-20%,相關產品出口至世界100多個國家,以歐盟、美國及日本實驗室與研究中心為大宗,其中皮秒電射光譜儀(pico-second laser spectrometers) 全球市佔率達50%以上,主要出口至歐洲、美國、澳大利亞及亞洲國家。
目前立國有超過10家企業自主研發生產雷射及電射系統,每年出口生產營收約 2,000 萬歐元,且80%出口至國際市場。立陶宛有多個研究機構,包括維爾紐斯大學、物理科技中心(FTMC)、考納斯大學等進行世界領先的雷射研究,且為發展電射科技提供專家能量。
立陶宛主要電射產品包括皮秒及奈秒雷射、可調波長雷射、客製化雷射及系統、雷射光譜、工業全固態半導體(DPSS)雷射等,可應用於包括醫療(如:生產能夠在靜脈移動並將藥物精確輸送至損傷部位的奈米機器人)、微型機械(高精度傳感器)、光學及光子學,甚可應用於量子通訊及國防產業。
(二) 金融科技:
立陶宛在取得電子貨幣及支付機構許可數量方面,居歐洲領先地位,且在全球金融科技指數中排名前10 。立陶宛透過持續改善其商業與監管環境,鞏固其全球頂尖金融生態系之一的地位,以開發及快速擴展創新的金融科技解決方案。立陶宛在軟體開發、反洗錢(AML)/合規、客戶支持及營運方面提供對商業友善的監管環境、高效率許可流程及豐富的人才庫。
立陶宛的金融科技企業數量持續增長,自2014年的55家,成長至2020年的230家,其中37%為總部設立其他國家的外人投資,而總部設於立陶宛的金融科技公司中,有15%為外人投資。
立陶宛的金融科技產業在支付及數位銀行方面較具優勢,近50%持有電子貨幣機構(EMI)、支付機構(PI)及特殊目的銀行(SPB)的許可,且多數能提供客戶除轉帳外之預付卡及數位錢包服務。另在金融軟體及貸款方面,亦佔立陶宛約33%的核心金融科技活動。
英商Revolut、CURVE、AML Analytics、德商MAMBU、SumUp、美商Revel Systems、Google Pay等,均著眼於立陶宛在金融科技的優勢,在該國設立營運據點。
(三) 生命科學:
立陶宛的生命科學產業分為生物科技,及醫療器材/醫療科技等兩大領域如次:
1. 生物科技:
立陶宛生物科技之競爭力主要在細胞與基因治療、酶及製藥等領域,提供充沛人才庫及未飽和的市場。在近年興起之細胞與基因治療方面,多數企業與維爾紐斯大學生命科學中心有鏈結,該所大學的的三座生物科學機構與創新藥物中心,形成立陶宛細胞與基因治療聚落。
立陶宛本國生技新創企業CasZyme,即由維爾紐斯大學之Virginijus Šikšnys教授創建,其基因編輯奈米工具獲得2018年Kavli科學獎;另立國本土企業Froceth亦就癌症免疫療法、細胞再生及多重硬化治療等,發展冷凍基金療法解決方案。
立陶宛與生物科技相關企業,尚包括以色列商Teva、立陶宛商biotechpharma等。
2. 醫療科技:
立陶宛在醫療科技的競爭優勢主要在醫療診斷方面,特別是影像、3D列印感測器、資訊及電射科技等,對外人投資格外具吸引力。立陶宛的人工智慧(AI)生態系持續擴張,且有越來越多的AI新創企業興起。
立陶宛與醫療科技相關的研究,包括生物醫療診斷、監控系統及電子安全系統效率與品質、電子器材之分析與合成等。
立陶宛的電射科技在全球科學界使用之超短脈衝雷射(ultra-short pulse lasers)市佔率達50%,該國電射技術幾乎在各大洲均可見,且逐漸廣泛應用於醫療科技,特別是應用於眼科、皮膚科、牙科,及癌症、心血管等疾病治療。
2020年項一項由立陶宛健康科學大學(LSMU)與Brolis半導體公司共同開發之量測血液參數之獨特電射科技,此將以非侵入性方式蒐集即時血液變化,無須使用針頭,對糖尿病及慢性病患將不可或缺,亦能協助運動員監控其新陳代謝動態,以調整訓練計畫。
立陶宛與醫材有關外人投資,包括美商Thermo Fisher、Hollister,及英商Inter surgical等。
(四) 製造業:
立陶宛因具備優良與相較西歐低廉的勞動力、在商業與教育之間密切連結、持續擴建基礎建設及對製造業成長的支持,使得立國成為製造業的自然選擇,尤在汽車零組件、工業機械及電動車電池等領域。。更重要的是,立陶宛可作為東西方之間的橋樑,是進入中東歐及波羅的海市場的絶佳跳板。
立陶宛的汽車生產刻處於有利成長條件,德國Hella及Continental等企業在立陶宛的投資,強化該國豐富的工程傳統。其他知名外資尚包括Schmitz Cargobull、Littlefuse、AQ Group、CIE Automotive等。然立陶宛市場仍未飽和,大量工程人才、極具競爭力成本等優勢,有助該國吸引對汽車產業的投資,包括電動車電池等領域。
立陶宛因在軟體開發及IT方面的多語種人才庫,及機械與電子工程方面傳統能量,使得立國具備發展工業機械、設備製造業等所需的各種專業知識。此外,高度發展的基礎設施,包括4個空港、波羅的海最大無冰海港、通往德國、俄斯斯等鐵路運輸、7個自由經濟區,及強大的硬體供應鍊與具競爭力的成本,促使KINZE、Harju Elekter、MIKRON、Metso Outotec、Systemair、 Formula Air等國際企業選擇立陶宛作為其營運據點。
三、 與我國經貿關係
(一) 雙邊貿易:
根據我國海關統計,2020年臺立雙邊貿易總額為 1.41 億美元,其中我國出口至立陶宛達 1.09 億美元,自立陶宛進口則為3,212 萬美元,貿易順差達7,682 萬美元。立陶宛為我國第79大貿易夥伴。
2020年我國對立陶宛主要出口產品包括車輛零件、塑膠製品、機器零件、積體電路、自行車零件、電話機等。我國2020年自立陶宛進口產品,主要包括木材、診斷或實驗用試劑、家具及其零件、液晶裝置、雷射、光學儀器等。
(二) 重要雙邊經貿交流活動:
1. 2019年3月立陶宛第五大城帕內韋日斯市(Panevezys)代理市長Alekasa Varna 率市政發展廳長等參加我智慧城市高峰會及展覽活動。
2. 2020 年「中東歐線上拓銷團(秋季團)」協助 33 家我商與 125 家來自中東歐的 7 國買主(含立陶宛廠商 23 家)進行線上洽談。
3. 2021 年 5 月「中東歐線上拓銷團」,協助 16 家我商與來自立陶宛、保加利亞、俄羅斯、塞爾維亞及烏克蘭等 5 國買主 52 家廠商進行線上洽談,其中計有 11 家立陶宛商參與媒合會, 立商包括手工具、汽車配件、電子資通訊、美妝等產業。
4. 2021年10月27日至29日,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龔明鑫率「中東歐三國經貿投資考察團」訪問立陶宛,科技部吳部長政忠、經濟部陳政務次長正祺、財政部阮政務次長清華等隨行,除與立國經濟暨創新部等單位交流,並召開第1屆臺立經濟合作會議。
四、 雙邊經貿合作機會
蔡總統於111年新年談話宣示將提出「強化歐洲鏈結計畫」,以強化對歐布局、擴大經貿合作。我國自110年10月「中東歐三國經貿投資考察團」後,提出將設立12億美元之中東歐基金等投、融資計畫,初期將從立陶宛做起,以促進雙邊關鍵產業之發展及永續合作等。
此外,立陶宛未來將自歐盟獲得22億歐元的復甦基金5,其中38%將用於綠色轉型,著重投資於電動交通基礎設施及公共運輸,將安裝近60,000 個新的私人和公共電動汽車充電站,及購買 730 輛電動或替代燃料動力巴士;另擬投資生產額外 300 MW的太陽能與風能,及存儲 200 MW電力能量,並擬翻新至少 860 棟建築,以提升能源效率。
承上,立陶宛將投注32%的復甦基金於數位轉型,投資於包括 5G等高速網絡的佈建,在偏遠地區開發 2,000 公里的高速基礎設施,以連接 5 ,000 家數位密集型企業與機構。相關計畫尚包括對電子政府、公共資訊技術治理轉型,及為立陶宛語開發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等。
綜上,由於立陶宛未來將獲得我國及歐盟資金挹注,預期該國經濟將持續擴張。
社會概況立國社會狀況大致良好,犯罪率低。
主要媒體LRT立陶宛國家廣播及電視台、DELFI(網路新聞)、15min(15分鐘)、Lietuvos Rytas(立陶宛晨報), Verslo Zinios(經濟日報), BNS Lithuania(波海新聞社立陶宛分社), ELTA(立陶宛新聞社), LNK(電視台),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