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證及入境須知
- 地區:非洲地區
- 國家:馬拉威(Malawi)
旅外國人急難救助服務專線 : 0800-085-095
| 首都 | 里朗威(Lilongwe) |
|---|---|
| 面積 | 118,484平方公里 |
| 地理位置 | 位居非洲東南之內陸國家,西鄰尚比亞,東北鄰坦尚尼亞,東部及南部與莫三比克接壤 |
| 人口 | 21,655,286 (2024) |
| 種族 | 馬拉威人 |
| 宗教 | 基督教(68.2%)、天主教(18.4%)、伊斯蘭教(12.1%)、其他宗教(0.3%)、無宗教信仰(1%) |
| 語言 | 英語(官方語言)並通用契切瓦語(Chichewa) |
| 幣制 | 夸加(Kwacha)(MWK) |
| 政治制度 | 總統制之民主共和國 |
| 歷史概況 | 馬拉威原名尼亞薩蘭(Niyasaland),1859年英國探險家李文斯頓抵達尼亞薩蘭,為到達該地之第一個歐洲人。1883年英國在布蘭岱(Blantyre)設立領事館,1891年宣布尼亞薩蘭為其保護地。二次大戰後,英國於1945年成立「中非洲委員會」,推動合併尼亞薩蘭及南北兩羅德西亞,並於1953年9月3日正式將該三地合併成立「羅尼聯邦」。惟「尼亞薩蘭非洲人民議會黨」堅決反對合併,旋即展開自治運動。羅尼聯邦終於1963年解體,尼亞薩蘭於1964年宣布獨立,改國名為馬拉威,成為大英國協一員。領導獨立之班達博士(Hastrings Banda)出任首任總統。1966年7月6日改為馬拉威共和國。班達連任總統至1994年止,在位28年。1994-2004年由Bakili Muluz擔任總統,2004-2012年總統Bingu Mutharika,於任內過世,副總統班達女士(Joyce Banda)2012年繼任總統,為第一任馬國女總統。2020年6月23日舉行總統大選投票,查奎拉(Lazarus Chakwera)與現任副總統Saulos Chilima搭檔參選,查氏得票數達有效票約六成而勝選,並於6月28日與副總統宣誓就任,總統所領內閣曾於2022年1月改組。 |
| 政治概況 | 2004年5月24日 Bingu wa Mutharika 當選總統,嗣連任惟於2012年4月任內去世,Joyce Banda 副總統繼任。2014年5月總統大選由「民主進步黨」(DPP)黨魁 Arthur Peter Mutharika 當選。2019年5月21日舉行總統大選,Arthur Peter Mutharika 連任。但由於此次選舉傳出塗改選票等弊端,遭馬國法院裁定無效,於2020年6月23日再次舉行總統大選,由「馬拉威國會黨」(MCP)黨魁 Lazarus Chakwera 勝選,並於6月28日宣誓就任。 2025年9月16日馬拉威再度舉行大選,前總統 Arthur Peter Mutharika 擊敗現任總統 Lazarus Chakwera 再度執政,政權和平轉移。 |
| 經濟概況 | 該國經濟長期倚賴於農產品出口,農業人口超過90%,因而國家經濟很容易受農產品的國際價格影響。農民主要種植菸草、棉花、玉米等,是非洲主要菸草生產國之一,菸草出口占國家外匯收入70%。 |
| 社會概況 | 大部分的馬拉威人仰賴農業維生,生產受乾旱及水災等天災影響,民眾生計難謂穩定,惟社會尚少因政局對立,包括一年餘前總統大選重新投票後,現任總統順利上台執政,並無動盪情勢的傳出;貧窮問題的解決,仍係社會穩定之關鍵。馬國與周邊若干國家均面臨愛滋病患眾多等公衛問題,2004年政府開始執行打擊愛滋計畫,並於2020年與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進行大規模HIV影響評估調查,結果顯示馬國多年來對抗HIV之努力已有正面進展。 |
| 主要媒體 | 廣播是最普及的大眾媒介,主要廣播電台為馬拉威國營廣播公司(Malawi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及 Capital Radio 民營廣播台。報紙有The Nation日報、 The Daily Times 民營報、Malawi News 民營週報、Boma Lathu月報(以 Chichewa語言為主)等。馬拉威國營電視台(TVM)是主要的電視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