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全球資訊網

:::

國家/地方政府基本資料

  • 地區:亞太地區
  • 國家:緬甸(Myanmar)

旅外國人急難救助服務專線 : 0800-085-095

國家/地方政府基本資料
首都奈比都 (Nay Pyi Taw)
面積約 67 萬 6000 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位於中南半島西部,東北與中國大陸毗鄰,西北與印度、孟加拉相接,東南與寮國、泰國交界,西南瀕臨孟加拉灣與安達曼海
人口55,235,005人 (2022 年 9月26日Worldometers依據聯合國數據估算)
種族緬甸共有 135 個民族,主要為緬族 (Bamar,約占總人口數68%)、克倫族 (Karen或Kayin,7%) 、撣族 (Shan,9%)、若開族 (Rakhine,3.5%)、孟族 (Mon,2.0%)、克欽族 (Kachin,1.5%) 、克耶族 (Kayah,0.75%)、印度族 (Indian,1.25%)等;另有華人( 果敢族) (Chinese,約200萬)
宗教89% 民眾信仰佛教,另基督教及伊斯蘭教各約佔 4%
語言緬甸語
幣制緬幣 (Kyat),但因外匯嚴格管制,銀行功能不彰,美元計價流通情形日盛。
政治制度聯邦總統制,兩院制議會,任期 5 年。緬甸內閣計 24 位成員,總統為內閣最高行政首長。緬甸法院及檢察院共分 4 級,最高法院及最高檢察院下有省(邦)、縣、鄉鎮區 3 級法院及檢察院
歷史概況緬甸於 1044 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 3 個封建王朝。19 世紀英國發動 3 次侵緬戰爭後佔領緬甸,並於 1886 年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之一省,1937 年緬甸脫離英屬印度,直接受英王任命之總督統治。1942 年 5 月緬甸被日本佔領,1945 年 3 月全國起義,國土光復。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重新控制緬甸,1948 年 1 月 4 日緬甸宣布獨立。緬甸獨立後之歷史大致可分為以下時期:
(1)「獨立建國」時期 (1948-1962 年);
(2)「社會主義軍事獨裁」時期 (1962-1988 年);
(3)「軍事獨裁」時期 (1988-2011 年);
(4)「改革開放」時期(2011-2016 年);
(5) 民選政府時期(2016-2021年2月) ;
(6)軍方「國家行政會議」「看守政府」時期(2021年2月迄今)。
政治概況緬甸為軍事獨裁國家,國內對政治活動管制極嚴。由於歐美等國家之壓力,緬甸於2010年11月舉行聯邦議會大選,並釋放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翌(2011)年4月,緬甸成立所謂的「文人」政府。2012年4月1日,緬甸政府舉行國會及省、邦議會補選,翁山蘇姬領導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 NLD)角逐44個議席,被視為緬甸近23年來首次民主選舉,對緬甸民主進程具重大意義。 2015年11月8日緬甸舉行國會選舉,由「全國民主聯盟」(NLD)勝選,取得國會多數席次,成為國會第一大黨。 2016年3月15日緬甸國會選舉正、副總統,由「全國民主聯盟」(NLD) Htin Kyaw獲選為總統。2020年11月國會選舉「全國民主聯盟」(NLD)再度贏得多數選票。2021年2月1日勝選之NLD宣誓連任就職之日,軍方以選舉舞弊為由接管政權,逮捕翁山蘇姬等NLD政要,組織包括陸軍總司令、海軍總司令及空軍總司令在內的11人「國家管理委員會」,由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一級上將擔任主席,同年8月1日原班人馬改組為看守政府「國家行政會議」(State Administration Council, SAC),主席一級上將敏昂萊改稱總理。
經濟概況緬甸地理條件優越,自然資源豐富,經濟發展仍在起步階段。外商在緬主要投資石油、天然氣、礦產及觀光等。主要貿易夥伴為泰國、中國、新加坡及印度等國。
社會概況緬甸民風純樸,社會風氣大致良善,惟近年受政治局勢及經濟衰退影響,政治對立與貧富差距日益明顯,社會治安有惡化趨勢
主要媒體全國發行之報紙有「緬甸之光」、「緬甸環球新光報」及「鏡報」。官辦廣播有「緬甸之聲」,另有「緬甸電視」及「妙瓦底電視」2個電視台。目前軍政府統治下,實施新聞管制,全國發行之報紙為「緬甸環球新光報」,廣播為「緬甸之聲」,電視台為「緬甸電視」。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