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全球資訊網

:::

駐館位置及聯絡資訊

  • 地區:歐洲地區
  • 國家:芬蘭(Finland)

旅外國人急難救助服務專線 : 0800-085-095

國家/地方政府基本資料
首都赫爾辛基
面積338,145平方公里,陸地面積占 303,815平方公里,水域面積占34,330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1.芬蘭位於北歐,介於北緯60度至70度之間,北接挪威北部,西北與瑞典、挪威為界,東臨俄羅斯,西、南濱臨波羅的海及芬蘭灣(Gulf of Finland)與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遙遙相對。
2.芬蘭國土南北長達1,160公里,東西最寬約540公里,最窄處為200公里;全境陸地76%屬森林覆蓋,僅約6%為可耕地。芬蘭地勢平坦,全境計有18萬8千多個湖泊、17萬9千多座島嶼,水域面積佔國土總面積約10%,此種特殊地理景觀令其素有「千湖國」之美譽。
人口約5,618,000人 (2024年1月)
種族芬蘭人、瑞典裔、俄裔、愛沙尼亞裔、羅馬尼亞裔及原住民族薩米人。
宗教基督教(路得教派) 66.6%
希臘正教1.1%
其他宗教 1.7%
語言芬蘭語86.5%及瑞典語(5.2%)等兩種語文併列官方語文,俄語人口1.6%,其他語言則約占6.7%
幣制歐元 (EURO)芬蘭於2002年加入歐元區,是為北歐唯一成員國。
政治制度三權分立之民主共和國,採總統、總理雙首長制
歷史概況1. 芬蘭人民之先祖來自俄羅斯東部大平原頓河-伏爾加河流域(Don-Volga River),芬人92%以芬蘭語(屬芬烏語系Finno-Ugric)為母語,6%為瑞典語族裔,故芬蘭之民族同質性頗高。芬蘭建國歷史頗為坎坷,12世紀中期瑞典王國勢力入侵並統治芬蘭全境長達650年,故深受瑞典文物典章及風俗習慣之影響;且因接受瑞典傳入之基督教路德教派信仰,在宗教與情感上均與瑞典相近連通;瑞典統治時期之首府為位於芬蘭西部之土庫市(Turku)。
2. 嗣後俄羅斯帝國勢力崛起並於1808年入侵芬蘭而逐出瑞典勢力,1809年俄羅斯依照哈米那條約正式佔有芬蘭並改為大公國。俄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對芬蘭尚稱寬和,准由芬人菁英籌組自治政府,並准予保留芬蘭自身獨特之文化及語文,且未強迫芬人改信奉東正教派。俄皇於1812年定赫爾辛基(Helsinki)為芬蘭首府後進行大規模建城工程,自此芬蘭逐漸發展出深具民族特色之文化及工商業。
3. 1917年芬蘭趁俄國發生十月革命自顧不暇之際,於12月6日宣佈獨立為民主共和國並獲新成立蘇維埃聯邦實際掌權之列寧所承認。芬蘭於1919年結束內戰後,頒佈第一部正式憲法並實施民主政治迄今。
4. 在納粹德國於1939年8月入侵波蘭而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強鄰蘇聯首腦史達林旋於1939年11月30日出兵攻打芬蘭,該場史稱「冬季戰爭」(Winter War)之戰事於1940年3月結束,俄、芬兩國皆於此僵持消耗戰事中損失慘重,惟芬軍亦因英勇力抗,成功阻卻蘇軍之鐵蹄侵踏而保有主權與獨立。芬蘭於冬季戰後與俄方簽訂莫斯科條約,在史達林強索之鉅大壓力下,忍痛割讓東部卡瑞里亞(Karelia)予蘇聯,該地約20餘萬芬人被迫向芬境遷徙。
5. 芬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因忌憚蘇聯繼續侵襲,且志在收復失地乃轉與希特勒結交。在第二次大戰期間,芬、德兩軍自1941年起共同分擔北歐攻蘇戰事並成功收復卡瑞里亞,惟芬蘭並非完全聽命德方指揮,亦未配合攻擊近鄰之列寧格勒(聖彼得堡)及美、英補給蘇軍之莫曼斯克(Murmansk)不凍港區。芬、蘇戰事持續進行三年餘之後,史達林於1944年夏季納粹德國敗象甚明之際,又再度集結優勢兵力進襲芬蘭,史稱「續戰」(Continuation War);芬軍雖再度力抗且未戰敗,卻在敵眾我寡之情勢下撤出卡瑞里亞。1944年芬蘭與蘇聯單獨簽署終戰條約,芬蘭不僅須償付鉅額賠款(約佔全國總生產5%),亦須割讓土地,除卡瑞里亞地區外,尚有佩薩莫(Petsamo)及鄰近北極海周邊區域等總計國土面積1/12被迫割予蘇聯。另蘇聯為便於操控芬蘭,強行租用靠近赫爾辛基之波卡拉(Porkkala)地區作為軍事基地,一直到1956年始歸還芬蘭。1947年所簽訂之二次大戰後巴黎和約將蘇、芬和約納入其中,此不啻為蘇聯取得部分芬蘭領土背書。
6. 1948年4月蘇聯又迫使芬蘭簽訂芬蘇友好互助條約,芬蘭雖未如同其他淪入鐵幕之東歐國家一般,成為蘇聯附庸並加入華沙公約組織而與西方對抗,惟芬蘭亦被迫採取政治中立政策,此即國際關係所稱之「芬蘭化」(Finlandization),並長期籠罩在蘇聯專橫之氣氛下。
7. 1991年12月前蘇聯解體後,該條約及前蘇聯之長期威迫壓制終告中止。1992年元月芬蘭與俄羅斯聯邦政府重訂新友好條約,並於2001年5月再度延長五年。
8. 芬蘭在1995年與瑞典、奧地利同時加入已成立之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 EU),並於2002年啟用歐元,加速融入西歐之金融、經貿體系。
政治概況芬蘭政府歷來均為多黨聯合政府,重要國防、外交、內政、教育及社會福利等基本政策,多以政黨協商方式共謀解決,鮮見劇烈政黨及族群間之抗爭。選舉期間,執政黨與反對黨所提出政見大同小異,幾無火爆衝突之對立,芬蘭之政治及社會多元等民主體制誠可謂已臻成熟平實之境。
經濟概況人均GDP:56,160美元 (2024年IMF數據)
購買力平價(PPP)之人均GDP:61,600美元 (2024年IMF數據)
社會概況1. 由於芬蘭曾經受到東、西鄰國入侵及統治近800餘年,自帝俄統治時期起逐漸孕育出高度本土民族意識及愛國觀念;不分黨派政治立場舉國一致對抗外侮,更對本國固有自然環境油然而生強烈之保護信念。芬蘭人民自詡為北歐國家中環保工作最成功之國家,並以環保無國界之觀念,主動協助鄰近較落後之波羅的海國家及俄國、波蘭推廣環保工作。
2. 芬蘭獨特之天然環境與歷史文化,使其在人文、藝術方面頗具特色;加以天性純樸、勤奮、沈靜、長於思考及創新之特質,芬蘭人在音樂、文學、工藝、設計及新創科技之研發上,成就裴然。芬蘭不僅在基礎工業之林紙、造船、機械上獨樹一幟、歷久未衰,近年來更以無線通訊手機(最知名者如Nokia)享譽全球,資訊科技競爭力與國家總體競爭力多年來被「世界經濟論壇」 (World Economic Forum)同列為全球前茅。另芬蘭人民及朝野政黨甚為崇法務實,國家清廉度近年來多次被「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評鑑為名列前茅。
3. 芬蘭工商業頗為興盛,雇主團體之活動亦甚為積極,如中央商會、芬蘭企業聯盟、芬蘭金屬、工程及電子技術聯盟等,均對國會及行政體系施以強勢遊說,以營造更優質、更具競爭力之工商環境。另芬蘭各工會組織等經常與芬蘭政府及工商界透過談判協調,以爭取其會員之調薪、休假、僱用等權益及保障。勞資雙方及國會在各種協商中,尚能秉持和諧務實、共謀解決問題態度,故社會平和穩定,較少發生激烈抗爭衝突。
主要媒體重要文字媒體計有發行量最大之赫爾辛基日報(Helsingin Sanomat)及各地媒體如土庫日報、中部芬蘭人日報、巨人報、商業日報及瑞典語首都日報等。重要電子媒體計有芬蘭國家廣播公司(YLE)、電視第一台、第二台及商業電視台等;另全國各地區亦有多家公、民營廣播電台蓬勃營運。
回頁首